肯尼亚在长跑上一直是强项,这名小将是在打破世界纪录的选手中跑出了冠军,是一个奇迹。今年是坎迪第四次参加半程马拉松比赛。此前的世界纪录是由肯尼亚名将卡姆沃罗创造。这意味着有4名选手打破之前的世界纪录,这一幕十分少见,令人瞠目结舌。今年的瓦伦西亚马拉松比赛上,共有281名选手参加比赛,比赛设有全马和半马两场比赛。而且今年的这场马拉松赛事被认为是历史上最具竞争力的一场比赛。
马拉松长跑,用时最短的是多少时间
周春秀、朱晓琳分别以2小时27分07秒、2小时27分16秒获得第三、四名,均创造了中国马拉松项目在奥运会上的最好名次。
肯尼亚小将打破男子半马世界纪录,对于该名选手的表现你有评价
在瓦伦西亚半程马拉松赛中,24岁的肯尼亚小将沃特坎迪跑出57分32秒的绝妙成绩,打破58分01秒的半程马拉松世界纪录。肯尼亚在长跑上一直是强项,这名小将是在打破世界纪录的选手中跑出了冠军,是一个奇迹。
今年是坎迪第四次参加半程马拉松比赛。在2020年10月的波兰格丁尼亚世界半程马拉松锦标赛上,沃特坎迪和第一名失之交臂,只获得了第二名,比之前的世界纪录只慢了29秒。此前的世界纪录是由肯尼亚名将卡姆沃罗创造。这次比赛,他在第14公里的时候开始进入冲刺,以41分10秒的成绩领跑15公里。接下来的五公里,坎迪和基普利莫轮流领先,不分伯仲,直到跑到第21公里的时候,坎迪开始加大马力领先基普利莫。
此外,更神奇的是,在今天的比赛中,还有3名选手跑进了58分大关。一开始,他们跑完前5公里只花了13:37,前10公里花了27:25。这意味着有4名选手打破之前的世界纪录,这一幕十分少见,令人瞠目结舌。看来,打破上个世界纪录已经是今天参赛者的目标,而沃特坎迪在打破世界纪录的基础上成为了领先者。他们书写了新的历史。
今年的瓦伦西亚马拉松比赛上,共有281名选手参加比赛,比赛设有全马和半马两场比赛。而且今年的这场马拉松赛事被认为是历史上最具竞争力的一场比赛。从这个比赛结果也可以看出选手的实力过于强劲。而且这场瓦伦西亚马拉松赛对于选手们来说是十分关键的,因为选手们将要靠它去争夺明年东京奥运直通名额,瓦伦西亚马拉松赛就是一个重要的机会。
坚持到最后!奥运史上最感人的马拉松垫底者──John Akhwari
对于奥运种种令人难忘的记忆,往往是与胜利者紧密相连,是夺金的那一刻、是成功的欢呼,以及喜极而泣的泪水。然而,奥运史上最感人的一句话,并非来自冠军得主,而是一位垫底的选手。那是在1968年的墨西哥城夏季奥运会上,代表坦尚尼亚参加马拉松比赛的选手阿赫瓦里所说的一句话。
John Stephen Akhwari alchetron垫底的英雄
根据百度百科的记载,马拉松选手约翰·史帝芬·阿赫瓦里 (John Stephen Akhwari) 只代表祖国参加了一届奥运会——1968年墨西哥城奥运会,在全部75名参赛者的最终完赛者中垫底,在此之前、之后他也并未有任何值得一提的好成绩被纪录,这在长跑高手层出不穷的非洲可谓平凡无奇。 但就是这样的一位垫底者,却获得了比不少奥林匹克冠军更响亮的名声,和更广泛、更深远的影响力。如今时过境迁已近50年,人们仍忘不了他,他的名字被镌刻在奥林匹克名人录,成为08年北京奥运系列节目《英雄之歌》的一分子,在他的家乡坦尚尼亚,一个「约翰·史帝芬·阿赫瓦里竞技基金会」正开足马力运作,为该国家境贫寒、但有运动潜力的田径新苗提供资助,他也曾被法国《队报》誉为「最美的垫底者」。 奥林匹克的宗旨不是更快、更高、更强吗?这位垫底者究竟做了些什么,竟获得如此高的荣誉?
我的国家派我飞5,000英里来墨西哥城,为的不只是让我能够起跑;他们从5,000英里之外送我过来,是要我完成这场比赛。
跑到天黑还在跑
话说1968年墨西哥城奥运是第一次在高原举办的夏季奥林匹克盛会,特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让那届奥运会的田径比赛好戏连台,出现了许多空前的好成绩。相形之下,该届马拉松比赛的成绩实在是太过一般了,冠军、衣索比亚人马默·沃尔德的成绩2小时20分26秒4,比他的同胞、两届奥运金牌得主「赤脚大仙」阿贝贝·比基拉4年前在东京奥运会上创造的2小时12分11秒2差了一大截,亚军日本的君原健二和季军纽西兰的迈可·瑞安2小时23秒多的成绩更是平淡无奇,记者们除了例行公事般看一眼颁奖典礼,最多关注一下因伤只跑了17公里便颓然倒地的比基拉,对其他选手并未太在意,观众们也没对马拉松投注过多热情,等颁奖典礼结束,场地内其它项目都已比完,他们便三三两两地退场回家了。 过了一个多小时,大会开始通知马拉松沿途的服务站开始撤离,结果得到一个让所有人都吃惊的消息:有个选手还在跑! 原来这个还在跑的选手就是阿赫瓦里。他在跑出不到5公里后因碰撞而摔倒,膝盖受伤,肩部脱臼,但他并未就此退出,而是一瘸一拐地继续向终点跑去。 渐渐的,所有选手都将他远远甩在身后;渐渐的,围拢在街道两侧打气助威的人群已散尽,天色也越来越黯淡,所有人都觉得马拉松比赛已经结束,只有阿赫瓦里本人还在坚定地跑着,因为他觉得,自己的比赛远未结束。 又过了半小时,天色已全黑,阿赫瓦里仍在继续著。由于剧痛,他的慢跑比寻常人散步还要慢,他的膝盖不住流淌著鲜血,嘴角也痛苦地抽搐。 不知什么时候,他的身边出现了一名男子,《三角洲天空画报》的记者,这位记者同情地看着他,不解地问,为什么明知毫无胜算,还要拼命跑下去? 阿赫瓦里显然毫无准备,他默默地又“跑”了好一会儿,才突然坚定地答道:「我的国家派我飞5,000英里来墨西哥城,为的不只是让我能够起跑;他们从5,000英里之外送我过来,是要我完成这场比赛。」 被深深感动的记者不但向自己的杂志社发了稿,还立刻把稿件发回奥林匹克新闻中心,阿赫瓦里的名言不一会就通过广播回荡在墨西哥城这座世界人口最多城市的上空,许多本已回家的市民纷纷赶到路边,为这位勇敢的选手助威、欢呼,在观众的鼓励下,阿赫瓦里拖着伤腿,顶着满天星星,走入了专门为他打开灯光的阿兹特克体育场,几乎是一码一码蹭到了终点线。 他被当作英雄般簇拥著,受到了远比冠军更隆重的礼遇。由于过于激动,人们忘了统计他的确切成绩,在奥运成绩册上只有他获得的名次:75人中的第57名,排在他之后的18位选手,都是因各种原因中途退场的。 阿赫瓦里1938年出生于英属坦干尼卡 (Tanganyika) 的慕布鲁 (Mbulu),参加墨西哥城奥运时已是30岁老将。虽然他此前并无显赫成绩,但作为坦尚尼亚历史上首位参加奥运竞技的选手,他没有辜负国家的厚望,成为 「最美的垫底者」。奥运后不久他便退役,进入坦尚尼亚奥委会工作,如今他将主要精力投注于约翰·史帝芬·阿赫瓦里竞技基金会,他希望能帮助更多年轻选手,让他们在今后的奥运赛场上不再跑在他人身后。 资讯来源:百度百科
John Stephen Akhwari在1968墨西哥奥运马拉松坚持到最后。 图片翻摄Youtube
历史上有哪些马拉松名将
马拉松是现代人非常喜欢的运动之一。马拉松的历史名将有很多,诸如海因斯、米切尔森、皮特斯、艾德伦、克莱顿、洛佩斯等。
虽然早在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运会上,就有了马拉松比赛,但42.195公里这个距离却是在1908年才最终确定。正是这一届奥运会上,最终的冠军是美国选手海因斯(Johnny Hayes),他的成绩2:55:18.4也成了被官方认可的第一个世界最好成绩。
而男子马拉松第一次跑进两个半小时,是在1925年10月12日,美国跑者米切尔森(Albert Michelsen)在纽约波特切斯特马拉松赛上跑出2:29:01.8。
人类第一次跑进2小时20分,则是在1953年6月13日,英国跑者皮特斯(Jim Peters)在Polytechnic马拉松赛(通常也被称为“Poly马拉松”)中跑出2:18:40.4。这一赛道在伦敦周边,这一马拉松也是世界上首个以42.195公里为比赛距离的城市马拉松赛,于1909年~1996年期间举办。
人类第一次跑进2小时15分,是在1963年6月15日,美国人艾德伦(Leonard Edelen)同样是在上面所说的Polytechnic马拉松赛上跑出2:14:28的成绩。
男子第一次跑进2小时10分,则是到了1967年12月3日,澳大利亚跑者克莱顿(Derek Clayton)在日本福冈跑出2:09:36.4。
人类第一次跑进2小时08分,是在1985年4月20日,荷兰鹿特丹马拉松,葡萄牙选手洛佩斯(Carlos Lopes)跑出2:07:12的好成绩。
是他们一步步跑出了马拉松的辉煌,注定被世人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