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也是双方相对身份的象征,即在围棋界,上手的身份高于下手。在古代对局中,互先是棋份最高的一级,即表示双方棋艺相等,对局时第一局一方执黑,第二局由另一方执黑,即双方互相交替执黑先行,故称为互先。先互先,即表示弈局为三局时,第一局一方执黑先行,第二、三局再互先,故称先互先。在对弈时,如果下手需要采用先相先的对局方式,才能和上手的胜率相等,即表示下手棋艺不及上手。
先相先的关于吴清源降对方棋份
在日本古代围棋规则中,九段是最高段位,其上无段可升,但由于实力的差距,九段同样有强弱,如本因坊道策,就被人当时称为有“十三段”的棋艺,十三段的棋艺,表示在与九段对弈时,九段作为下手要采用二先二的方式对局。吴清源与日本高手对弈,采用的升降十番棋,升降十番棋的规则是,双方一共下十局棋,采用互先的棋份(即默认双方棋艺相等),单局胜次多者为胜。如果中途一方净胜局拉开到四局(4:0,5:1,6:2),即净胜局次数多者明显实力高于对手,可要求降“半先”,即降对手棋份,即之后的所有对局(包括本次比赛之后的对局)由互先变成先互先,直到再出现升降。在历时多年升降十番棋中,吴清源打败了当时所有的日本超级棋手,即让输的日本超级棋手之后与吴清源对局时,必须采用先互先的规格对弈,而像藤泽库之助(日本第一个通过职业赛升九段的棋手)、坂田荣男(后棋坛霸主之一)等人,还被吴清源两次降“半先”,降到让先的地步。足见吴清源的棋艺。由于降棋份涉及相互之间的身份,因此被降棋份,在古代荣誉观中,往往被认为是耻辱。
日本围棋中的先相先与受先是什么意思
先相先,也称“先互先”,是棋份的一种,在古代无贴目的时代,由双方棋艺的差距,上手(棋艺高者)与下手(棋艺差者)对弈时,允许下手采用的对弈方式。同时也是双方相对身份的象征,即在围棋界,上手的身份高于下手。在古代对局中,互先是棋份最高的一级,即表示双方棋艺相等,对局时第一局一方执黑,第二局由另一方执黑,即双方互相交替执黑先行,故称为互先。先互先,即表示弈局为三局时,第一局一方执黑先行,第二、三局再互先,故称先互先。受先、定先(常先、让先):对弈双方中,下手每局均执黑。在古代,下手与上手相差二个段位时采用定先的棋份。
何谓“先相先”
也称“先互先”。是指棋艺水平稍有差距者对局时采用的形式。既在对弈三局棋中,下手一方执黑棋先走两局。也有黑白黑的次序。也有在第二局前以猜先来决定黑白。我国古代也称“半先”。
围棋十番棋的先相先是什么意思,在吴清源老先生的时代为什么先相先就是一种表示棋艺不如对方的表现
那个年代等级森严。从先相先,到常先,到2子。下棋都是有棋份的。这些棋份就表示对局着得差距。比如名人跟一个一段下可能要让2-3子,6段跟4段下可以常先。这是一种棋力的象征。如果吴清源先生跟藤泽朋斋下,两个都是九段,应该分先的。可是朋斋被10番棋打降级了,到先相先了,那么以后他跟吴清源下棋的时候只能多拿黑棋,当时黑棋不贴目,拿黑棋是有优势的,多拿黑棋就表明他的棋艺不如吴清源。 因为那个年代的围棋黑棋先行是不用贴目的,所以黑棋先走有优势。所以先相先的话,下手3局中有2局拿黑棋,黑棋不贴目当然占据优势。意思是下手被认为三局中只有拿两局黑棋才能跟上手抗衡,当然也就意味着下手实力不如上手了。现在的围棋黑棋要贴目,所以拿黑拿白无所谓了,所以即使先相先的棋份就没意义了。 至于十番棋的规则,在中国古代和普通对局没有区别。而在日本时则是采取升降制,在胜负相差4局(4:0,5:1,6:2,)时负方即降半先,也就是所谓的先相先(三盘里上手两盘下白棋) 。前面是分先,如果你4:0了。那么我就要降棋份了,下面变成每3局中我黑棋两盘,白棋一盘。
围棋中定先与让先有什么区别
当时的围棋规则和现在是有区别的:黑先行者没有贴目,这样黑方就有比较大的优势,现代围棋为了限制黑棋的优势,规定黑棋要贴目,中国规则是贴3又3/4子相当于7目半。吴清源时代没有贴目,而且当时一般是进行十番棋决胜负,两个人一人拿一盘黑棋是分先,当一方胜局净胜另一方4局时,变为先相先,即3盘棋中下手一方拿两次黑棋,上手一方拿一次黑棋。接下来再输够4局,就变成定先了,也就是让先了,就是下手一直拿黑棋。定先与让先应该是没有什么区别
先相先的棋份
棋份是棋艺的表示方式,不同的棋份,下棋时的规则是不同的。在古代不帖目时,执黑先行是拥有巨大优势的,如果一个棋手与另一个棋手时,前者经常执黑先行甚至要后者让子,才能与后者胜负机率相等,即表示前者的棋艺不及后手。棋份主要有:1、互先(分先):对弈双方相互交替持黑白棋,对局以两局棋为单位,双方相互执黑先行一局。在对弈时,如果双方互先,胜率大致相等,即表示双方的棋艺相等。在古代,同段位对弈时采用互先的棋份。2、先相先(先互先):对弈双方时,在三局棋中,下手第一、三局执黑,第二局执白。在对弈时,如果下手需要采用先相先的对局方式,才能和上手的胜率相等,即表示下手棋艺不及上手。在古代,下手与上手相差一个段位时采用先相先的棋份。3、定先(常先、让先):对弈双方中,下手每局均执黑。在古代,下手与上手相差二个段位时采用定先的棋份。4、先二先:对弈双方中,以三局棋中,下手第一、三局执黑,第二局执白并由上手让二子(即在棋枰中先放二子,再由上手执黑先行;实际相当于下手执白先放一子,再先行)。在古代,下手与上手相差三个段时采用的棋份。5、二先二:对弈双方中,以三局棋中,下手第二局执黑,第一、三局执白并由上手让二子。在古代,下手与上手相差四个段位时的棋份。6、定二(让二子):对弈双方中,下手每局均由上手让二子。在古代,下手与上手相差五、六个段位时的棋份。7、定三(让三子):对弈双方中,下手每局均由上手让三子。这已经是棋艺相差很大的表现了。…………棋份的升降,每一级为一个“半先”,即“互先”降“半先”后,变为“先互先”,再降“半先”后,变为“定先”。现代的段位已经发生了变化,九段与初段之间甚至没达到“定二”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