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场方面则撤回一名队员,与拖后中锋组成球队进攻的核心,四名前锋则专职负责进攻。在四年间创造29场重大国际比赛不败的优异成绩,包括1952年获奥运会冠军。由5名前锋、2名边锋、1名中锋、2名内锋;或5名防守、3名后卫、2名前锋排列而成。因10名队员排列位置呈“wm”形而得名。因此具有重大的突破意义。但是缺点是依然没有中场的概念,因此比赛当中前后场脱节情况严重。比如4-3-2-1,4-2-3-1,阵型等等,都是基于WM变化而来。
介绍一下WM阵型
在英国,已经有人针对“2-3-5”的凌厉的进攻作出了一些研究,胡德斯费尔德队的查普曼有着创新头脑,他后来又到了阿森纳队当教练。他在1927年开始寻找“2-3-5”的漏洞,利用对越位的认识领先他人一步。此后,他对“2-3-5”进行改良,把中后卫放到两个中卫之间,两员内锋向中路靠拢,将这些位置用线连起来,就象英文字母W和M,阿森纳骄人的战绩让查普曼成为足坛的传奇人物。并让阿森纳队在30年代称霸英伦。1936 年的足总杯决赛可以看作是“WM”战术的成功之作,也正是因为在这一比赛中阿森纳队把“WM”演练的出神入化,才引起了欧洲大陆的注意。当时的阿森纳队仍然安排三个主前锋胡尔莫、德拉克和巴斯丁在对方的禁区游弋,让博登和杰姆斯打内锋,形成“M”。然后让克莱斯顿和科宾打中场,由梅尔、罗博兹和哈普古德打后卫,形成“W”,前场的套路依然和过去一样,而后场则让罗博兹当起了领袖式的人物,他以中卫角色进入了这一体系后,克制了对手的5个前锋的打法,并且由他在中后场的关键位置带动队友制造越位也成了查普曼的一大“散招”。不过很讽刺的是,1936年的足总杯虽然是阿森纳队夺取了冠军,但当时执行“WM”战术给欧洲带来轰动的教练却是乔治.阿里森。 1938年, 意大利的教练波佐带队到法国卫冕,他并用了旧式的拖后中锋,在防守上加多一名狙击手,这种意大利式的WM战术,让“WM”中的中卫更具有侵略性,波佐成了这“WM”的真正受益人,他在1934年学习英国的2-3-5打法,让意大利取得冠军,1938年,又立即吸取了“WM”打法的精髓,再次问鼎冠军。以后的20年里,“WM”成了主流战术,其间许多的变化都是在这个方面进行局部改革。瑞士和奥地利队的教练拉帕恩进一步发展了这个战术,他要求两名内锋向中路收缩,两名中卫的分工更明确,一名盯住对方的中锋,另一名则在对方中锋向两侧分球时堵住对方的内锋突击。中场方面则撤回一名队员,与拖后中锋组成球队进攻的核心,四名前锋则专职负责进攻。后来的奥地利队甚至把“WM”看成了制胜法宝,他们运用这一战术一直持续到1954年。
世界足球运动的三次变革是指英格兰的
世界足球运动的三次变革: 第一次,从“WM”阵型向“四前锋”阵型的转变。 英国人契甫曼于1930年首创了“WM”式阵型,这是在塔式阵型基础上的产物,也是一个攻守平衡阵式,使英国队称雄世界足坛二十多年。 由于“WM”阵型中“W”的三前锋很容易被“M”的三后卫盯死,匈牙利人在五十年代初期向“WM”式阵型挑战,创造性的运用了四前锋制的阵型。在四年间创造29场重大国际比赛不败的优异成绩,包括1952年获奥运会冠军。1953年在英国伦敦以6:3的悬殊比分大胜英国皇家队,从而打破了英国队在本土保持90年不败的纪录。第二次,从“四前锋”发展到“四二四”阵型。 巴西人针对四前锋式攻守不平衡状态,于1958年在瑞典举办的第6届世界杯赛上成功地运用了“四二四”阵型(如图),出色地解决了防守的弱点,用四个后卫防守四个前锋,又一次使进攻和防守达到了平衡,并保持了四前锋攻击力强的优点,六场比赛中进球16个,失球4个而荣获冠军。第三次,全攻全守打法的产生 1970年代以来是现代足球发展最快、变革最深刻的阶段。它标志着足球机械分工的结束,进入了全面化与多职能的足球时代,以荷兰人发明的“全攻全守”为代表,足球战术和阵型的发展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英国人契普曼在1930年足球创造了什么阵形
1930年英国人契普曼创造了WM阵形。
WM阵型:是查普曼在1930年发明的,查普曼可以被看作现代足球的后卫之父,他将原先三名中场球员中居中的一名后撒到两名后卫中间,再将原先五名前锋中最边的两人回收,置于剩下两名中场球员身前担任内锋,形成了50年代风靡一时的“WM阵型”,靠这一划时代的“三后卫”阵型,英格兰人在世界足坛领袖群雄长达二十余载。
什么是MW阵型~
足球运动比赛阵型的一种。由5名前锋、2名边锋、1名中锋、2名内锋;或5名防守、3名后卫、2名前锋排列而成。因10名队员排列位置呈“wm”形而得名。由英国人查普曼所创造。现代足球运动初期曾先后采用“九锋一卫”、“七锋三卫”、“六锋四卫”和塔式等阵型,1925年修改了越位规则,对防守提出了更高要求。1930年出现了由3名后卫、2名前卫和5名前锋组成的wm式阵型,从而第一次达到队员位置排列上的攻守平衡。曾风行20余年。20世纪50年代起被四前锋式和四二四等新阵型代替。
足球里的WM阵型指的是什么啊
这是足球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场革命。1925年国际足联修改了越位规则:球和对方门将之间防守队员人数不足三人为越位改为不足两人为越位。为了适应这一变化,WM阵型在1930年应运而生了。WM阵型的站位方式是: 前场: 边锋 中锋 边锋内锋 内锋 ——————————— 后场: 前卫 前卫 后卫 后卫 后卫 这种阵型使足球战术主导思想趋于攻守平衡。因此具有重大的突破意义。但是缺点是依然没有中场的概念,因此比赛当中前后场脱节情况严重。这种阵型在足球场上统治了20多年。
近代足球阵型W-M是不是类似于3-2-2-3啊
近代足球的WM阵型,是匈牙利人发明的,这也就是他们能在54年夺得世界杯亚军的阵型。当然,他们也造就了西德队伯尔尼奇迹的产生。
WM阵型,非常接近于荷兰队在70年代的全攻全守阵型,可以做到攻守平衡。
3个防守队员,3个进攻队员,4名中场,在现代足球战术中,基本够用,现在很多的阵型,都是基于它做的一点点的变化。比如4-3-2-1,4-2-3-1,阵型等等,都是基于WM变化而来。
关于足球战术,什么是“WM阵型”这套战术阵型的特点是什么
WM阵型大约起源于20世纪初,在足球发展历史上曾占据统治地位。他的特点就是5锋5卫,除守门员外其他10个人大约排成W和M两个字母形状,如下: 左边锋 中锋 右边锋 左内锋 右内锋 ——————————— 左内卫 右内卫 左边卫 中卫 右边卫 当时还没有“中场”这概念,前锋与后卫之间的联系主要靠两个内锋回撤和两个内卫压上。在那个时代,足球场上进球很多,一场比赛进10几个球的情况很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