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哈伊洛维奇,1991年4月13日出生于塞尔维亚,塞尔维亚女子排球运动员,司职主攻,曾经效力于天津女排。带领塞尔维亚女排夺得2015年女排世界杯亚军,2016年里约奥运会银牌,并入选2015年女排世界杯、2016年里约奥运会最佳主攻。克里米亚战争以后涅谢尔罗迭辞去外交大臣职务,1856年4月他成为新的外长。为表彰布琼尼在这次作战中的功绩,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再次授予他红旗勋章和革命荣誉武器。国内战争结束后,布琼尼积极投身红军的建设。
米哈伊洛维奇是国米名宿吗
是。米哈伊洛维奇是国米名宿,米哈伊洛维奇,1969年生人,国际米兰名宿,任意球帽子戏法唯一获得者,意甲联赛任意球纪录保持者,博洛尼亚扛把子,博人帮帮主,因对博人鞠躬尽瘁,特发荣誉市民奖。
实况2021米哈伊洛维奇放在什么位置
后卫左脚。根据实况足球2021游戏规则显示,实况2021米哈伊洛维奇放在后卫左脚位置。实况足球2021是于2019年9月份发售的实况足球2020的赛季更新版,包含新的球员数据和球队名单。
米哈伊洛维奇哪国人
塞尔维亚。
米哈伊洛维奇,1991年4月13日出生于塞尔维亚,塞尔维亚女子排球运动员,司职主攻,曾经效力于天津女排。带领塞尔维亚女排夺得2015年女排世界杯亚军,2016年里约奥运会银牌,并入选2015年女排世界杯、2016年里约奥运会最佳主攻。
1991年出生的米哈伊洛维奇凭借超强的身体素质、全面的攻防能力稳居塞尔维亚队主力主攻手位置,里约奥运会个人得分榜上,米哈伊洛维奇以扣球110分、发球6分、拦网5分,总计121分排名个人得分榜第4位。而在其最擅长的进攻环节,米哈伊洛维奇表现更加出色。
运动生涯国家队:
2016年6月19日,2016年世界女排大奖赛澳门站展开收官日的争夺。塞尔维亚女排3-2险胜比利时队,本场比赛,塞尔维亚队的天津新外援米哈伊洛维奇独揽31分荣膺得分王。
2016年6月25日晚,2016年世界女排大奖赛一档I1组日本站次轮较量在京都结束,塞尔维亚3-2逆转击败日本队。塞尔维亚的主攻米哈伊洛维奇拿下24分。
2017年7月1日,2017年俄罗斯总统杯女排邀请赛,塞尔维亚女排以3-2险胜俄罗斯,夺得冠军,本场比赛,塞尔维亚主攻米哈伊洛维奇独得31分冠全场,这位前天津女排外援也荣膺本次赛事的MVP。
俄罗斯帝国外交大臣: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戈尔恰科夫
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戈尔恰科夫(1796年6月15日俄罗斯帝国爱沙尼亚哈普萨鲁-1883年3月11日德国巴登巴登),俄国政治家,公爵、首相(1866-1882)。 在克里米亚战争战争以后的25年中任俄罗斯帝国外交大臣,当时俄国试图恢复其在欧洲的强国形象。
19世纪中叶和俾斯麦相匹敌的俄国外交家。他是克里米亚战争战争时期的俄军南方战线总司令米哈伊尔·德米特里耶维奇·戈尔恰科夫的堂弟,在圣彼得堡的西欧式的沙龙中长大,年轻的时候他是诗人普希金的同学,普希金在诗里就预见他将来必成大器。1817年进入外交界,1820-1822年作为俄国正式代表团成员出席在特罗保,维罗纳和莱巴赫召开的国际会议。尽管外交大臣卡尔·罗伯特·涅谢尔罗迭伯爵力图阻止他升迁,1822年以后他还是在俄国驻西欧各国大使馆工作,包括维也纳。他准确的预测了1848年的维也纳革命,裴迪南皇帝的退位和弗兰茨·约瑟夫一世的登基。
1850年,他在处理普奥争端的时候第一次遇见俾斯麦,他支援奥地利首相费利克斯·施瓦岑贝格压普鲁士接受奥尔米茨之耻。克里米亚战争战争期间,作为驻奥地利帝国大使,他预见到英法将参加战争而劝告沙皇尼古拉一世不要无谓牺牲,但没有得到采纳。克里米亚战争以后涅谢尔罗迭辞去外交大臣职务,1856年4月他成为新的外长。他立即采取重现确认俄罗斯为欧洲大国及争取与法国和普鲁士建立友好关系的政策。虽然俄国不顾法国的 *** ,于1863年镇压了波兰王国起义,他未能维持俄法已恢复的友好关系,却能有效的同其他欧洲强国进行外交,获得了普鲁士对俄国行动的公开支援。1866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指定他为帝国首相以示褒奖。戈尔恰科夫为提高俄国的形象,利用欧洲在1870年关注于普法战争的机会,宣布克里米亚战争以后不许俄国在黑海保有舰队及在海岸修筑炮台的禁令无效。 他还使俄国和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建立了松散的防守同盟(三皇同盟,1873年)。
他和俾斯麦打了将近20年的交道,是俾斯麦时代唯一能和俾斯麦抗衡的外交家。对于俾斯麦的蜘蛛网大陆体系戈尔恰科夫是少数领会的人,以至英国首相一听到俾斯麦和戈尔恰科夫见面就头皮发麻,无比厌恶。虽然有这些成就,在19世纪70年代中期戈尔恰科夫在决定俄国外交政策中的作用却开始降低-----他同德国宰相奥托·冯·俾斯麦的个人对立使三帝同盟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他的不赞成泛斯拉夫主义并未能阻止其在俄国外交政策中的重大影响;在1875年波斯尼亚叛乱后,他保持三帝同盟与和平的努力完全失败了。其次,在1877-1878年第十次俄土战争以后,他既不可以制止下属尼古拉·帕夫洛维奇·伊格那季耶夫伯爵将苛刻的《圣斯特凡诺条约》强加给战败的奥斯曼土耳其人,也未能阻止欧洲列强,尤其是英国首相本杰明·迪斯雷利的干预,用对俄国远为不利的《柏林条约》替代《圣斯特凡诺条约》。虽然他以为《柏林条约》是他官宦生涯中最大的失败,但1882年才辞去外交大臣和首相职务。
谢苗·米哈伊洛维奇·布琼尼(Semyon Budyonny)
国籍:苏联
出生日期:1883年4月25日
出生地:俄国罗斯托夫州科久林村
职务:苏联元帅
逝世日期:1973年10月26日
个人简介:1883年4月25日,布琼尼出生在俄国南部一个一贫如洗的农民家庭。1903年秋,布琼尼被征召入伍,当上了年轻人引以为自豪的骑兵。次年1月,他随顿河哥萨克骑兵第46团来到中国东北参加了日俄战争。战争结束后,被调到滨海龙骑兵团,驻扎在符拉迪沃斯托克附近。1907年1月,他被派往彼得堡骑兵学校学习。1908年毕业后,他又回到龙骑兵团。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他曾先后在波兰、德国、奥地利和高加索等地作战。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后,布琼尼被全连一致推选为连士兵委员会主席,在全团大会上被选为团士兵委员会主席,接着又被选为师士兵委员会副主席。
1919年夏,邓尼金的白卫军向苏维埃共和国发动疯狂的进攻,红军被迫向腹地退却,南方战线成了主要战场。这时,布琼尼指挥新建的骑兵军在察里津以北粉碎了弗兰格尔白卫军的主力,击溃了苏图洛夫的部队。为表彰布琼尼在这次作战中的功绩,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再次授予他红旗勋章和革命荣誉武器。不久,他便出任苏军第1骑兵集团军司令,成为苏联国内战争时期著名的将领之一。1919年底和1920年初,红军向邓尼金的军队发动了总攻。布琼尼指挥的第1集团军组成快速战役战略集群,向哈尔科夫、顿巴斯、罗斯托夫和亚速海方向实施迅猛的突击,把邓尼金的主力分割为两部分。1920年6月5日,布琼尼集中集团军的主力一举突破波军第2集团军坚固的防御阵地,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入敌纵深120-140公里,前出到波军第3集团军的后方,迫使波军于6月11日撤离乌克兰首都基辅,从而为把波军逐出苏维埃国土奠定了基础。国内战争结束后,布琼尼积极投身红军的建设。历任北高加索军区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和副司令员、工农红军总司令助理、苏联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工农红军骑兵总监、莫斯科军区司令员、苏联国防人民委员部总军事委员会委员、副国防人民委员和第一副国防人民委员。1935年和伏罗希洛夫、图哈切夫斯基、叶戈罗夫 、布柳赫尔一起被授予苏联元帅军衔。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发动侵苏战争。布琼尼作为苏联最高统帅部成员之一谢苗·米哈伊洛维奇·布琼尼简介,参与了作战指挥,并先后担任统帅部预备队集团军群司令员、西南方向总司令、预备队方面军司令员和北高加索方向总司令等职,参加了保卫莫斯科、基辅和高加索等重大战略性战役。在担任西南方向总司令期间,由于部队的努力奋战,使德军南方集团军群进展缓慢,“要想进攻莫斯科,必须击败布琼尼”成为德军的口号。在基辅战役中,他准确的判断出德军中央集体军群即将迂回包围基辅,为了挽救即将陷入重围的军队,他不顾斯大林不准后退一步的命令,独断下令部队撤退,由此失去了斯大林的信任,被撤销了西南方向总司令的职务。在德军兵临莫斯科城下之际,他协助斯大林组织了庆祝十月革命24周年的红场阅兵,骑着高头骏马巡视了受阅部队。战后他任苏联农业部副部长,主管养马业。因年事已高,于1954年起任苏联国防部总监组总监。他还进行了大量社会工作,关心青少年的成长,把许多时间献给了青少年的教育事业。1973年,这位90岁高龄的苏联元帅谢苗·米哈伊洛维奇·布琼尼简介,在莫斯科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