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离开女排的陈忠和出任了福建省体育局的副局长。幸而,顶着如此沉重的压力,陈忠和最终还是率领这支年轻的中国女排赢得了一个令人信服的亚军,以最好的方式回击了那些对他执教能力的质疑。老将品质可贵新人仍需锻炼在与波兰队的比赛中腰部拉伤之后,老将刘亚男已经基本宣告告别本次大奖赛总决赛。他一度设想雅典夺冠的那些队员能够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继续在2008年的赛场征战。
《夺冠》热映,女排冠军教练陈忠和如今去哪了现状怎么样
以女排为原型的电影《夺冠》上映4天斩获了4亿的票房,片子的热播也让很多球迷想起了女排的点点滴滴,特别是在影片拍摄中,一度被传出和制作方闹意见的女排冠军教练陈忠和。事情最终没有一个公开的结果,但是在《夺冠》中,陈忠和这个角色被弱化了,甚至连名字都没有出现,这也让很多球迷为这个冠军教练鸣不平。SO,问题来了,《夺冠热映》女排冠军教练陈忠和如今去哪了?现状怎么样呢?那啥,还请诸君听我往下细细道来。
陈忠和和女排
陈忠和最宝贵的时光几乎都献给了女排,19岁,陈忠和进入省队,22岁,陈忠和放弃了自己的排球前途,选择成为了女排的陪练,也是因为如此,陈忠和和郎平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1999年,郎平因为魏老的建议被迫离开了女排主教练的岗位,离开时的郎平哭得伤心欲绝,不过郎平还是极力推荐陈忠和担任女排教练,但是陈忠和并没有第一时间得到机会。2000年奥运会,女排失去了竞争力,仅仅拿到第5的名次,此时陈忠和迎来了自己的机会。
8年的时间,陈忠和全身心的投入到女排的工作中,他带领女排重回巅峰,拿到了包扣奥运会、女排世界杯、亚运会等比赛,一共14个冠军头衔,帮助女排重新成为霸主。可惜的是,08年奥运后,陈忠和带领的女排出现了问题,他们仅仅拿到了铜牌。此时陈忠和压力很大,他希望上级多给他4年的时间,可是排球名宿魏老又跳出来表示女排想要进步,必须换帅,陈忠和只能无奈选择离开,而魏老推荐的人选,则成功把女排带成了二流球队,一度被球迷口诛笔伐。
《夺冠》热映,女排冠军教练陈忠和如今去哪了?现状怎么样?
离开了女排,陈忠和很难过,特别是对于赵蕊蕊,陈忠和一直觉得很愧疚,也因为如此,陈忠和断了再回到女排赛场的心思。2009年,离开女排的陈忠和出任了福建省体育局的副局长。在岗的7年,陈忠和的认真得到了球迷的肯定,2016年,陈忠和转任福建省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副主任。
2017年,陈忠和退休了,此时很多球队看好陈忠和的执教能力想邀请他出山,但是陈忠和表示他很享受退休后平淡的生活,也很享受这种放松的感觉,如今的陈忠和过着悠闲的退休生活,偶尔也会出现在女排的比赛中充当解说员,但是陈忠和未能争取来的4年,却成为他心目中永远的痛。
女排灿烂背后多少泪水辛酸 陈忠和:成绩证明我行
中国女排3比0完胜巴西队,以亚军的成绩为这次总决赛划上了一个相对完美的句号。领奖台上,姑娘们笑得灿烂,然而,又有谁人能够读出这欢乐背后曾经有过的泪水和辛酸?首轮苦战不敌荷兰,责骂和不理解之声铺天盖地,加之之前分站赛不能令人满意的战绩,主教练陈忠和的身后响起了一片“下课”的呼喊。幸而,顶着如此沉重的压力,陈忠和最终还是率领这支年轻的中国女排赢得了一个令人信服的亚军,以最好的方式回击了那些对他执教能力的质疑。老将品质可贵 新人仍需锻炼在与波兰队的比赛中腰部拉伤之后,老将刘亚男已经基本宣告告别本次大奖赛总决赛。这次突如其来的意外使得原本就饱受伤病困扰的中国女排的用人方面更加捉襟见肘,以致于与意大利的比赛关键时刻拼发球,只能换上还没有在大奖赛中有过上场记录的韩旭和上场时间并不比她多多少的孙小清,她们的失误也导致这两次换人成为陈忠和本次总决赛最大的两次决策失误。“没有办法了,那天跟意大利的时候,我发球都找不到人可换了,后排也没有了。不管是发球还是一传,都没有一眼看上去能够让我信任的人。”尽管已经事过境迁,从陈忠和此刻的话语中还是不难读出他其时的无奈之情。刘亚男的这次拉伤大概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来恢复,在队伍人员不整的时候发生这样的意外,这位老将的第一反应,是自责。“亚男当时的心情很难受,拉伤第二天她就找到我,说队里现在这么困难,人已经这么少了,自己还出现这样的情况,关键时刻不能做贡献,真的感觉很难过,说着说着,她都哭了。”这样的描述,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赛场之外的刘亚男:即使她已经不能像当年协助中国女排夺冠那样,凭借快速凌厉的进攻撕扯开对手的防线,但是她却以自己的拼搏精神和责任感为后辈们树立着一个光辉的榜样。曾经有这样一种说法,年轻队员要成长至能委以重任,至少要经过100场国际比赛的锻炼。“有一些老队员带带她们年轻人会好一些。你看徐云丽,去年打了一年,当时场上老队员比较多,带着她打的话,她在比赛中想法就没那么多,”说到这里,陈忠和顿了顿,“现在这支队伍年轻人那么多,这个出下错,那个也会出下错,这种失误在场上是会传染的。一个人丢掉一个球,看起来好像不多,但是场上六个人,加上自由人七个人,一人丢一个,7分就很多了!如果有老队员在的话,她们心会定一些。归根究底,这些年轻人还是不到火候,基本功技术还不到家,经验差距也是比较大。只能我们自己抓紧时间了……”困难从未远离 无悔最初选择这已经是陈忠和正式担任中国女排主教练的第七个年头,期间固然有过2003年世界杯不败问鼎、2004年奥运会逆转夺冠的辉煌,但也有过世锦赛屡屡铩羽而归、队内伤病从不间断的尴尬。作为一名排球教练,在克服了重重困难,率领中国女排在雅典重夺已经久违了20年的奥运会金牌后,陈忠和完全可以选择在鲜花和掌声中功成身退,而不是带着必然更大的压力走上新的奥运周期,从而背负上来自各方的苛求和责难。他一度设想雅典夺冠的那些队员能够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继续在2008年的赛场征战。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困难总是喜欢突如其来地打人一个措手不及。“队伍最壮观的时候应该是16个人在一起,但是现在搞得最惨只有11个人,”陈忠和苦笑道,“但是我还是希望能够把伤员们留在国家队,放在地方队的话我自己也不太放心,因为毕竟在国家队她们能够安心地进行康复,争取早日彻彻底底把伤养好。”然而,目前外界的质疑之声不仅来自于这些伤员们康复的可能性,还有她们康复之后和队伍进行配合的熟练程度,毕竟对于中国队这样讲求快速多变的队伍来说,配合是显得至关重要的。“王一梅、赵蕊蕊和张娜肯定能够恢复到很好的状态去参加明年的奥运会,这个我是可以很肯定地说的;冯坤的话目前还需要再观察,因为她的术后恢复时间比较长,明年1月1日队伍重新集中训练一段时间之后,我会开始参加一些比赛,让她与攻手进行一些磨合。”尽管笑容已经成为陈忠和的标志,然年复一年,抚不平的是眼角的皱褶,抹不去的是满脸的疲惫。七年光阴,他为这支球队付出过太多心血,也承受过太多常人难以想象之重。人在经历困难的时总是难免忆起当年的辉煌,但是陈忠和去拒绝了“雅典奥运会结束后重新选择”的假设:“我觉得这是一种逃避。本身我自己也很热爱排球这项运动,所以我选择留了下来,不管最终出现什么问题,我都会坦然去面对,”陈忠和用自己的笑诠释了他口中所说的“坦然”,“我经常自己安慰自己,同时身边的人也在做同样的事情。记得有一位对我来说很重要的领导曾经跟我说过,明年奥运会我们拼固然要拼,努力固然要努力,但是不必去想太多结果,因为你其实已经是成功人士了,奥运会对你来说只是锦上添花,即使真的失败了,也不要过于在意。”“让我下课?你们说了又不算”新赛季伊始,以年轻队员为主的中国队出人意料地连续夺得四国女排精英赛、瑞士女排精英赛和俄罗斯总统杯的冠军,这样的成绩也使得球迷对于她们有了过多的期待。然而当本赛季最重要一役——世界女排大奖赛开始之后,面对着基本上以主力阵容出战的各支强队,年轻的姑娘们却在巨大的冲击力下猛然迷失了方向:俄罗斯、意大利、波兰、古巴、荷兰……中国队告负的场次在不断地增多,最终三站分站赛均排名第三。尽管作为东道主的中国队不需要依靠分站赛的成绩取得进军总决赛的资格,但是颗粒无收的结果已然创下了陈忠和执教以来大奖赛分站赛的最差战绩。正如陈忠和自己所说的那样,当教练难,当名队的教练更难。自他拿起中国女排的教鞭以来,反对之声恐怕就从无间断,只是持有这些意见的人以及表达这种意见的出发点在转换。赵蕊蕊的受伤以及队内伤病不断的现实,一直让一部分人对陈忠和的训练方式颇有意见,某些球迷更是一直为某些特定球员的不受重用而打抱不平,而这些声音的矛头自然都直接指向了陈忠和本人。此次抓住中国女排遭遇低潮的契机,要求陈忠和下课之声再度响起,这对于目前已经面临重重问题的中国女排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虽然分站赛成绩不是很好,但我在意的并不是成绩,而是队员在比赛中的表现。有时候我在场下看到她们不该丢的球也不断地丢,心里真的很气。比如说打俄罗斯那场,20比15领先的球硬是被对方反超,都是一些不该有的失误。其实打得不好的时候,我会开会批评队员,骂一骂她们,点一点她们做得不好的地方,一个是想让她们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便于改进,一方面我自己也会舒服很多,算是一种发泄的方式吧,”说到这里,陈忠和又笑了笑,笑容看起来有些无奈,“但是有些人说我执教水平不行,我肯定是不服气的。当初中心给我定下的任务就是八年拿一个冠军,现在我都已经拿了两个了,算是超额完成任务了吧。这样还说我水平不好,我当然不服,我不行你来啊。我下课你们说了又不算,要中心下命令的。”“明年夺冠的话,我肯定会哭的”随着2008年的临近,北京奥运会的气氛日益升温,陈忠和也开始有意无意地回避对于奥运会夺金希望的预测。主场作战从来都是一把极其锐利的双刃剑,适应好了,主场的观众能够极大地调动场上队员的战斗激情,适应得不好,压力将成为中国女排最大的敌人。“这次比赛中年轻队员出现的那些不该有的失误,除了跟经验缺乏、基本功不够扎实有关之外,压力也是重要的因素——太想在主场观众面前表现好,却适得其反,”陈忠和摇摇头,“所以这次我几次赛前准备都是把心态放在第一位,给队员做好思想工作。队伍年轻,有一些波动是正常的,重要的是怎么去调整。”由于五连冠辉煌时代种下的女排情结,女排夺冠对于国人而言总是别有深意。中国女排与如今傲视天下的中国乒乓球队又不一样,毕竟排球是讲究团队合作的集体项目,队员们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拼搏精神更能使人精神为之振奋、增添前进的力量。2004年雅典奥运会那场激动人心的胜利依旧历历在目,当张越红最后一个扣球咣当落地之后,恐怕目睹这一幕的所有中国人都在第一时间为之欢呼雀跃,更有甚者喜极而泣。“其实即使到了现在,我在看到04年那些画面回放的时候,心情还是很激动的,几名老队员甚至看到了还会哭,”忆起那届充满悬念的奥运会,陈忠和至今依然感慨万千,“当时队伍的情况确实很不容易,我们在克服了很多困难之后才拿下了这个来之不易的冠军。”有着“儒帅”雅号的陈忠和,一直以来都以标志性的温和笑容示人,很少看到他像俄罗斯女排前教练卡尔波利那样大发脾气、暴跳如雷的场面。不管是领先,还是落后,他总是在笑,区别只在于欢笑和苦笑而已。在接受采访的过程中,他也一直带着微笑和记者们亲切地交谈。于是笔者突发奇想地问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明年奥运会中国女排卫冕成功的话,你会哭吗?”面对这样一个来得有些突然的问题,陈忠和几乎是不假思索就给出了回答:“我想一定会的。不过,那将是高兴的泪水。”——我们共同期待那一刻的到来。
女排一路走来的故事和经历
女排一路走来的故事和经历如下
三连冠的故事和经历:
中国女排在袁伟民的指导下,在80年代开始腾飞。
1981年,第3届世界杯在日本举行,比赛采用单循环制,经过了七轮二十八场比赛,中国女排以七战全胜姿态,压倒卫冕的主办国日本,获得冠军,成为中国在三大球运动(足球、篮球、排球)队伍中的首个世界冠军。
袁伟民、孙晋芳、郎平等分获最佳教练、二传和优秀球员等奖项。 是次比赛,最经典的一场是对苏联女排赢盘数3比0(局分为15-4, 16-14, 15-0),末局更令对手不能拿到一分,这个战果刚好是1978年第8届世界排球锦标赛中苏联女排击败中国女排的比分。
1982年,中国女排参加在秘鲁举行的第9届世界排球锦标赛,初赛对美国队曾以盘数零比三落败,更一度陷入出线危机,主教练袁伟民果断起用年轻队员梁艳、郑美珠替下周晓兰、陈招娣,结果中国女排以3比0轻取古巴,赢得了扭转战局的关键一役。
中国女排接连以盘数三比零直落击败匈牙利、古巴、苏联和澳大利亚等球队之后,夺得半决赛席位。 在半决赛赛中,中国女排又以盘数三比零直落击败昔日劲旅日本,而劲敌美国队则意外地被东道主秘鲁队淘汰。
最终,中国女排在决赛以直落三局轻取主办国秘鲁,首次获得世界女排锦标赛冠军。
尽管在1983年的亚洲锦标赛决赛败于日本,进入调整期的中国女排仍是洛杉矶奥运会的夺标热门。1984年,中国女排参加在洛杉矶举行的洛杉矶奥运会,虽然中国女排又在分组赛被宿敌美国队击败,其后却越战越勇。
最终,中国女排在决赛以直落三局轻取主办国美国,报却分组赛一败之仇,并首次获得奥运金牌,同时亦成为女子排球三连冠。
扩展资料:
中国女排和《人民日报》的故事和经历
1981年,中国女排姑娘首获世界冠军,《人民日报》首提“振兴中华”的女排精神。
1981年11月16日,日本大阪,中国女排七战七胜,最后一战3:2力克东道主日本队,第一次夺得女排世界杯冠军,站上女子排坛之巅。
11月17日的《人民日报》头版只有一个主题,就是庆祝女排姑娘夺冠。国务院发来贺电,国家体委、全国总工会、团中央等单位热烈祝贺,包括主教练在内的14名教练、队员上了光荣榜,大照片也登了出来,当时被观众称为“铁榔头”的郎平也在其中。
还有一个细节特别值得一提,在刊发的评论员文章《学习女排,振兴中华》中,《人民日报》第一次提出了向女排姑娘学习,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扬女排精神,振兴中华。之后,北大的学生才喊出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时代口号。
1981年11月17日,《人民日报》头版整版报道女排姑娘夺冠。
此后一个时期,《人民日报》先后多次报道女排姑娘事迹和各行各业学习女排精神的做法,出现了一些有趣的报道。比如,1981年11月18日的头版头条,刊发了邓颖超、宋任穷在《体育报》刊文赞扬中国女排的报道,号召各行各业都要学习女排精神。
1981年12月5日第4版刊发的报道《女排精神激励着亿万颗心》中提到,“截至1981年12月4日,中国女排收到贺信、贺电和各种纪念品达3万多件”。此外,《人民日报》还开设“学女排,见行动”的专栏,激励广大群众用女排精神去工作学习。
百度百科-中国国家女子排球队
《人民日报》和中国女排不得不说的故事-人民网
女排的“赵芯芯悲剧”是指什么
职业生涯巅峰却老遇伤病,本来可以三次参加奥运的结果前两次总共就上场3分钟,北京奥运会总算是最后的表演。1999年17岁的赵蕊蕊入选国家队,历经郎平、胡进、陈忠和三朝名教练,也历经挫折和风雨。1.97米的身高就能在球场上盖天罩地?排球同样也是力量型的运动,像赵蕊蕊这类“长麻杆儿”就是扛不住高强度的力量训练,训练过量就容易受伤,入选国家队后,赵蕊蕊技术基本功练出来了,伤病也练出来了,膝盖一折,还与悉尼奥运会无缘。2004年3月26日,雅典奥运会前,在福建漳州与女排队员集训的赵蕊蕊在训练中起跳拦网不慎受伤,后来被诊断为疲劳性骨折。当时诊断完全恢复可能要2到3个月的时间。2004年8月15日,中国女排在雅典奥运会首场对阵美国女排,仅仅经过140天恢复的赵蕊蕊执意要首发出场,中国队与美国队打成1-1平的时候,赵蕊蕊在做一个“背飞”动作着地时右腿再次骨折,当时她就忍不住疼痛,在队医的帮助下退出了赛场,随后组委会的单架把她抬出了场地接受治疗。而“高妹”的首次奥运之旅就这样早早结束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赵蕊蕊随中国女排参赛。在中国女排对战波兰的比赛中打满全场,以3:1的比分战胜波兰。最终在半决赛中不敌巴西队,在三四名决赛中战胜古巴,获得铜牌。北京奥运会后,赵蕊蕊退役,一代天才副攻手就此淡出世界排坛。
赵蕊蕊为什么宣布退役
赵蕊蕊职业生涯最严重的一次伤病发生在2004年,在那之前,她的职业生涯很是顺利,多次在世界大赛中有着出色的发挥,运动天赋展现的淋漓尽致。
但是在2004年3月,赵蕊蕊却在训练中不慎骨折,不得不进行休养。雅典奥运会,陈忠和教练考虑到之前的优异表现,选择将赵蕊蕊带到奥运赛场上。但是不幸却再次降临,还未完全康复的赵蕊蕊执意要在比赛中首发出场,结果再次骨折离场。这对于中国女排和赵蕊蕊个人来说都是极大的不幸,好在中国女排最终神奇夺冠。
2005年4月21日,赵蕊蕊在上海接受了手术,拆除一年前在她第一次骨折时在右腿中放置的钢板,病床上的"高妹"一直在憧憬着手术之后,尽管站在赛场上。
2007年2月1日,赴美再次进行手术。经过前女排功臣郎平的介绍,赵蕊蕊和队友冯坤一起赴美疗伤,而医生的无情判决令赵蕊蕊的心情冰冷到极点:你的骨头并没有长结实,如果你想毫无后顾之忧,则还需要接受一次加固手术。而这次手术让一块钢板永久的留在了赵蕊蕊的右腿。
2008年2月24日,伤愈的赵蕊蕊进入中国女排漳州奥运备战14人大名单,2月24在与来访的古巴女排首场对抗赛中,赵蕊蕊复出帮助中国女排以5-0横扫对手,这一场比赛她拿到了14分。2008年4月3日,结束了性别大战的中国女排奔赴湖南郴州进行奥运备战,然而在刚刚抵达的第一天,赵蕊蕊就出现脚踝扭伤,不过庆幸的是问题不大,很快就恢复了。
北京奥运会后,赵蕊蕊退役,一代天才副攻手就此淡出世界排坛。但是蕊蕊是否会重回赛场尚不得而知,人们充满期待。赵蕊蕊曾经被女排界誉为世界第一副攻,2003年时处于巅峰状态的她至今仍无其他副攻可超越。虽然赵蕊蕊伤愈复出后实力较之前大打折扣,未能重现当年所向披靡之势,但是作为一代世界名将,她在黄金一代的战斗生涯中还是留下了浓重一笔。
?
作为女排教练,那时候陈忠和是如何挽救中国女排的
女排运动员的顽强拼搏,再加上陈忠和教练的沉着指导,才创造了2004雅典奥运会中国女排的奇迹。回想起2004年那场战斗,依然让人觉得热血沸腾,中国女排在0-2的艰难局面下连下3局,最终战胜俄罗斯,夺得了当年奥运会女排金牌,标志着中国女排浴火重生再度王者归来。
自1986年我国女排夺得5连冠之后,中国女排便开始走下坡路,国际上排名也一度跌出前三,在7,8名之间徘徊着,面对女排这样的局面,我国先后换了4任女排教练,但中国女排亦男友起色,在女排生死存亡时期,陈忠和教练接手了这支昔日的劲旅。当时外界一致不看好陈忠和执掌的中国女排,毕竟陈忠和既无资历又没战绩,很难让人相信他能带领中国女排重回昔日巅峰。
陈忠和教练认为,虽然我国女排运动员在身体素质上与外国女排运动员有一定的差距,但这种差距是可以通过刻苦训练来弥补的,于是中国女排便开始了地狱般的训练。一周起码有6天半的时间是在训练,另外还加训2个晚上,大概一个星期,女排运动员就有50个小时是呆在训练馆中,高强度的训练导致很多队员叫苦不堪,其中在雅典奥运会前不久,我国女排运动健将赵蕊蕊便因此而受伤,但这些她都挺了过来了。
高强度的训练,让中国女排与世界其他女排劲旅的差距越来越小,时间来到2004年,中国女排一路杀到总决赛,它的对手是女排劲旅俄罗斯队,无论中国女排如何反击,似乎都逃脱不过被打败的命运,当时中国已经已0-2落后于俄罗斯女排,但陈忠和依然脸带微笑,沉着指导,他的笑有着莫大的感染力,给中国女排运动员带来了极大的鼓舞,即使身处险境,中国女排运动员也永不放弃,靠着这股女排精神,中国女排运动员在接下来的比赛中越打越勇,击败了对手夺得了当年奥运会女排金牌。